东北沟村位于承德市隆化县章吉营镇东部,东经117°北纬41°,具有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天然优势,富含有机矿物质的优质土壤为瓜果的种植创造了优良环境,得天独厚的土地和天气特征情况,有利于大棚种植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驻东北沟村工作队坚持以产业体系调整为主线,立足本村种植优势条件,把村级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东北沟村温室大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增效、集体增值、群众增收。
目前,东北沟村通过整合帮扶力量、村里协调土地、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和村民参与劳动的方式,流转村民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大棚2座,共占地5亩,主要以香瓜种植为主。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5万余元,逐步走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1.筹备阶段: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村民代表等多次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建设方案,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相关建设和种植经验。
2.基础设施建设:依据市场需求和考察经验,设计和建造两个暖棚,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修建大棚区域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系统、电力设施、温控设备等,确保大棚内部环境的良好与稳定。
3.种植生产: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法,进行农作物和瓜果的试验种植,确定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4.市场推广:一方面,充分的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采用华北理工大学大学附属医院消费帮扶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开发利用农旅资源,发展采摘旅游模式,同时积极探索拓宽销售经营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销售额。
种植初期,村“两委”成员向农业技术人员、村内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取经”,向先进村考察学习,合理规划、科学种植、积极销售,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村特色的大棚种植产销模式。
首先,暖棚选址合理,建设位置曾经是河道,土质属于沙土地,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周边地势平坦开阔,日照时间充分,适宜瓜果种植。
其次,种植采用纯绿色、无公害方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甜瓜生长自然成熟,甜度和口感绝佳。通过全程使用经发酵的农家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植株病虫害;采用基质苗移栽种植方式,快速缩短幼苗成长期;采用滴灌技术,节约用水以及人力成本;选取耐受性较强、高产值回报的瓜果品种,提高植株成活率,增加产出效益。
东北沟村的两个暖棚在建成初期一直种植草莓,但是村集体增收不客观,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积极想办法,立足“村里有产业、村民有事业、村庄有看头”目标任务,组织党员代表和种植能手到蔬菜水果种植示范村参观、学习,积极引进新技术,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的新的探索。
1.技术引进:赴隆化县汤头沟镇凤凰岭村观摩,发现他们种植的瓜(博洋九、羊角蜜和久红瑞)效果好,品尝口感绝佳,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主动邀请凤凰岭村及他们的技术员来村考察指导,从大棚改造到种植管理再到调整种植结构,现场分享宝贵经验。最终和技术员所在的御禾公司谈成合作,作为技术上的支持,引进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有效提升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组织培训:通过开展农民培训班和技术指导,提升了农民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创业能力,同时也为我村培养出了1位种瓜的技术员。
3.经济营收:通过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帮扶销售,以及开展采摘和政企销售等模式,2022全年销售久红瑞和玉菇冰激凌瓜共计5000余斤,其中派出单位帮扶销售约3000斤,2023年上半年,销售共计6000余斤,其中派出单位帮扶销售4300斤,该项目为村集体创收总计突破8万元。
1.扩大规模:逐步扩大大棚的建设规模,覆盖更多的农民和土地,进一步提升产量和收入水平。
2.多元化发展:引入多样化的种植项目,以满足多种市场需求,并降低种植风险。
3.产业链延伸:拓宽销售经营渠道,探索营销新模式。尝试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加大销售量。加强与瓜果产品营销售卖企业的合作,推动种植产品的深加工和价值链延伸,提高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4.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资源节约型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搞好旧棚改造和新棚建设,积极采用太阳能照明、遮阳网、智能温湿调控等先进材料,探索使用新型半导体制热技术改善保暖供暖方案,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计划在村集体探索建设粪污处理项目,搭建有机种植平台,打造绿色循环的乡村经济。在高新技术设备支持下,收集的粪污通过积水区、厌氧区、好氧区、固液分离区、消毒除臭区和一体化设备处理区循环处理后,排放出的液体无残渣,变成“无害化有机营养液”,可用于园林绿化、花卉养植、棚菜生产和其他农作物的浇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变废为宝、一举多得、良性循环。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驻东北沟村工作队通过温室大棚种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及农户之间搭建“利益链”,村党支部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集体经济获得经营性收入,农民实现按股分红及务工收入,合作社积累了种植经验,同时改善产品的质量和供应能力,助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下一步规划为其他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